在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電視電話
會議上的講話
副省長、省道安委主任、公安廳長 許顯輝
(2020 年 3 月 19 日)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 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交通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部署,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分析研判當前形勢,研究部署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剛才,向榮同志通報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況;懷化、湘潭 2 個市州以及教育、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市場監管、公安 5 個省直單位分別作了發言,各地各部門要對標先進找差距、對照問題補短板,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2019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特別是在家毫書記、達哲省長的高度重視下,全省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一個不發生,三個明顯下降”的總目標,以 70 周年大慶安保為主線,以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保平安、高速控風險、城市保暢通“三大攻堅”,深入開展源頭隱患清零、路面秩序凈化、農村安全守護、宣傳警示曝光、社會協同共治“五大行動”,確保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道路交通安全各項基礎工作全面夯實。 一是頑瘴痼疾整治強力推進。省委、省政府專題部署,圍繞“人、車、路、企、政”等 7 大類 15 項突出風險點,開展全鏈條的頑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動,圓滿完成第一階段排查摸底和交辦工作。全省共排查交通問題隱患 3.6 萬處,完成整改 2.9 萬處,客危車輛檢驗率、報廢率穩居全國前列,淘汰變型拖拉機 2.1 萬輛,搬遷取締馬路市場 1394 處,完成 1.8 萬公里公路安防設施建設,交通要素本質安全度大幅提升。 二是執法監管震懾效果明顯。常態推進高速“六個一律”、農村“六個嚴禁”、城市“六個嚴查”斷然措施,嚴防車輛和駕駛人“帶病”上路,累計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2486 萬起,同比增長 12.5%,行政拘留1.6 萬人,辦理危險駕駛案件 1.2 萬起,刑事拘留 3904 人。扎實開展“強執法、防事故”行動,關停違規企業 81 家,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執法震懾效果集中顯現。 三是交通基礎工作全面夯實。不斷壓實交通安全屬地責任、持續加大基層基礎投入,長沙縣等 33 個縣市區成功創建“2018 年度道路交通平安縣市”,110個縣市區正式推行“路長制”,全省建成交管站 1716 個、勸導站點 2.93 萬個,農村派出所管交通、“路長制”、“兩站兩員”、“警保合作”等創新機制成效凸顯。 四是事故防控合力穩步增強。深刻汲取重大事故教訓,動員一切應當動員的力量,調動一切應當調動的資源,采取一切應當采取的手段,管控一切應當管控的隱患。2019 年,全省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1.16 萬起、死亡 2955 人,同比分別下降 13.3%、15%;其中,較大事故 15 起、死亡 50 人,同比分別減少 12 起、45 人,萬車死亡率由上年的 2.65 下降至2.05,人民群眾交通出行安全感明顯增強。
通過一年的努力,一些長期誘發事故的頑瘴痼疾逐個對賬銷號,一些長期“帶病行駛”的重點車輛得到集中查處,一些長期危險駕駛的高危人員受到嚴懲重罰,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事故數連續三年保持 10%以上的下降。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學決策、精準破題,凝聚著各級各部門的齊抓共管、責任共擔,離不開公安交警部門的履職盡責、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一年來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就做好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我強調五點意見。
一、清醒認識道路交通安全形勢
個跟不上”:管理能力手段跟不上交通要素急劇增長的新速度,基層保障支撐跟不上交通風險持續累積的新增量,法律法規約束跟不上交通參與主體復雜多元的新業態,風險源頭治理跟不上輸入型風險增多的新趨勢,道路交通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具體從交通事故看,近十年,我省共發生 9 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僅有 2013 年、2017 年未發生),而相鄰的重慶已經連續 7 年、四川已連續 5 年未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去年,我省是全國僅有的 2 個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省份之一。在全國“控大”形勢逐年向好的背景下,我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仍然是突出短板,特別是十年來發生的 5 起高速公路重特大事故致死人數多、社會影響大,加之農村地區交通事故量大面廣,占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總量的 53%、死亡人數的 61%,事故風險讓人寢食難安。 從事故隱患看,頑瘴痼疾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的壓力仍然較大,前期整治成果面臨反彈、回潮的風險。全省現有“兩客一?!避囕v 4.9 萬輛,
針對當前嚴峻復雜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堅決杜絕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堅決遏制較大道路交通事故”總目標,以“壓事故、保暢通、強能力、嚴問責”為總要求,以深化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為總抓手,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支撐,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優質的道路交通環境。
二、堅決“壓事故”,徹底集中整治交通問題頑瘴痼疾,切實
提升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感
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是家毫書記親自提議、達哲省長親自推動的專項行動,是壓降我省道路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按照《整治方案》要求,2 月份已進入對賬銷號的關鍵階段,“風險清單”已經列出來,各級各部門要“一個隱患一個隱患整改,一個難點一個難點突破”,從 7 大類頑瘴痼疾中梳理出風險最突出的“硬骨頭”,用“關鍵一招”破解關鍵難題。
一要以“ 兩客一?!?/span> 為重點深化客危車輛隱患集中整治。80%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來自“兩客一?!?、源于疲勞駕駛,要盯死看牢這個突出風險點,嚴把客危車輛和駕駛人準入關,確保省內 4.9萬輛客危車輛源頭監管到位、動態監管到人。要完善源頭隱患清零制度,推動加快淘汰 588 輛 57 座以上大客車、454 輛“營轉非”大客車、223 輛臥鋪車,確保 800 公里以上長途班線客車減少20%。要完善重點車輛安全技術及配置標準,健全重點車輛及駕駛人聯網聯控機制,用技術手段管住流動風險。要牢牢守住高速公路省際、服務區、出入口“三道防線”,依托 16 個入省檢查站點,做到“一地預警、全程聯控、多點攔截”。
二要以源頭治超為重點深化超限超載集中整治?!安怀d就虧本”的業界弊病是誘發事故的重要原因,要嚴查省內 264 家未建成出廠稱重設施的重點企業,迅速整改 77 個未安裝“闖禁”抓拍設備的治超站,把超限超載堵在源頭、控在入口。交通運輸、市場監管、住建部門要加強前端管控,嚴查貨運車輛非法改裝,嚴懲建筑單位縱容超載,嚴防“百噸王”帶“病”上路。交通運輸、公安交警部門要嚴格執行“一超四究”制度,完善“路警聯合執法機制”,強化駐點檢測、技術監控、流動治超,確保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超限超載率控制在 1%、0.5%以內。
三要以“營轉非”大客車、面包車為重點深化非法營運集中整治。聚焦非法營運面包車、商務車、“營轉非”大客車、旅游包車等重點車輛,以嘉禾、新化、吉首、永定等非法營運突出地域為重點,多部門聯合執法,采取斷然措施整治非法營運,確保查辦一起案件、震懾一個行業、消除一地風險。交通運輸、公安部門要建立聯動執法、線索通報、落地核查機制,集中端掉一批“黑站點”“黑車隊”“黑服務區”。交通運輸、文旅、公安部門要聯合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查處異地經營、無站場經營、超范圍經營等問題,確保違規旅游運輸企業責任追究率達到 100%。
四要以防止反彈為重點深化馬路市場集中整治。盡管全省2876 處馬路市場已取締搬遷 49%,但禁而未絕、死灰復燃的不在少數,仍然是誘發事故的“心腹大患”。要堅持“集中整治”和“嚴防反彈”并重,堅持取締關閉與規范建設同步,既“絕后路”,又“指出路”,防止因民俗傳統、市場剛需,疫情結束后出現新一輪爆發增長。本月底,全省急彎、臨水臨崖等危險路段附近的馬路市場必須全部取締關閉,特別是 147 處臨近長下坡的馬路市場要最快速度撤除到位,年底前全省馬路市場要 100%取締關閉。對暫未搬遷的要嚴格落實“人車分離”臨時管控措施,整治辦要每月通報存量排名,應急管理廳、商務廳要及時跟進督導檢查,各市州和縣市區政府要加快推動整體搬遷,確保按期隱患清零。
五要以農村公路為重點深化風險路段集中整治。農村公路事故量大、致死率高,抓好了農村風險路段治理,就守住了事故防控“半壁江山”。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一單四制”要求,足額落實經費保障,全面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確保 964 處事故多發路段、2002 處農村隱患路段限期整改到位。要持續推進國省干道、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燈萬帶”示范工程建設,確保各縣市區至少新增 1 個燈控路口、10 套減速帶。要重點加強國省道穿村過鎮風險路段和高速公路急彎陡坡路段的整改治理,全面提升道路本質安全度。
六要以非法改裝車、 變型拖拉機為重點深化非法車輛集中整治。全省目前掌握有非法生產、改裝、維修企業 27 家,逾期未檢驗、未報廢、無牌無證的變型拖拉機 3.2 萬輛,對這些非法改裝車輛一律要追根溯源,農業農村部門一律不得給變型拖拉機登記上牌,對達到強制報廢年限和不符合安全條件的變型拖拉機一律要注銷號牌。公安交警、農業農村等部門每月要開展不少于 2次聯合執法,嚴厲打擊變型拖拉機和非法改裝車輛違規上路。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從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開展全鏈條監管,最大限度擠壓非法車輛生存空間。要對嚴重故障和隱患的二手低速貨車強制報廢,確保非法車輛復原及拆解報廢率達到90%,變型拖拉機年內存量減少 25%。
七要以公交車、工程車、 電動車野蠻駕駛為重點深化違法駕駛行為集中整治。部分公交車、工程車、電動車野蠻駕駛,是群眾深惡痛絕的社會現象。要開展一輪集中整治行動,堅決查處一批、曝光一批、整改一批,以嚴管重罰狠剎野蠻風氣。要常態實行高速“六個一律”、農村“六個嚴禁”、城市“六個嚴查”等斷然措施,重點加強對公交車隨意別車、工程車“橫沖直撞”、農用車違規載人、電動摩托車隨意闖紅燈等行為的查緝治理力度。
三、堅決“保暢通”,著力破解城鄉道路擁堵難題,努力讓人
民群眾出行更順暢
交通擁堵問題,既是效率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更是管理問題。要緊緊圍繞“人、車、路、環境”四大要素,著力破解“城市高峰堵、高速假日堵、農村節點堵、重要活動堵”等人民群眾期待解決的突出短板,構建更加科學高效通暢的交通運行體系。
一要以深化“文明暢通提升行動”為載體,抓好城市保暢。當前,城市道路的痛點在于中心城區“向心交通”擺不開、高峰時段“潮汐交通”理不順、重點路段“亂停亂放”疏不通。要精準把握規律特點,抓好“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治亂疏堵行動、情指勤督一體化、精細交通管理等道路暢通工程,加快推進“城市雙修”三年行動計劃,用“穿針引線”的“繡花功夫”,打通“斷頭路”,改造“瓶頸路”,暢通“微循環”,力爭年底城區平均路網密度達到中部省份領先水平。要推進交通組織提質升級工程,優化公共交通線網布局,提升停車供給、物流配送水平,推進“禮讓斑馬線”創建活動和交通違法“隨手拍”,改善慢行交通環境,讓“行人快起來、車輛慢下來”。
二要以擁堵路段治理為重點,抓好高速保暢。針對節假日流量激增、惡劣天氣影響通行、突發事故臨時擁堵等問題,要堅持“守點、巡線、拓面”并舉和“遠端誘導、近端分流、堵點管控”聯動,點上管好“省際入口、重點收費站出入口、重要服務區”,線上緊盯轄區交通擁堵和事故易發多發路段,面上運用科技手段、智慧勤務,確保未堵先疏、小堵早疏。要強化路警聯合、高地聯勤、警媒聯動、警保合作,推進交通事故快處快撤快賠,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儲備物資、救援設施保障,做到快出警、快清障、快疏通。要建立健全惡劣天氣、突發事件交通應急疏導機制,統籌全域路網資源,提升交通組織流暢度。
三要以重要時間節點為關鍵,抓好農村保暢。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五一”“十一”等長假以及趕集、趕圩等民俗活動是農村公路擁堵的關鍵節點。要針對節點疏通堵點,壓實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和村組責任,健全“一路多方”聯動疏堵保暢機制,發動“兩站兩員”、公安交警、派出所、駐村輔警、交通綜合執法、農機管理等力量,組織執法小分隊,全面加強農村公路和縣城主要出入口的交通疏導,嚴防“小擁堵”造成“腸梗阻”。要穩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客運“一縣一公司”改造,緩解運力供需矛盾,著力提升公共交通能力。
四要以區域流量控制為抓手,抓好重要活動保暢。聚焦重大警保衛活動、重大會議活動、大型群眾性活動,以及南岳除夕祈福、韶山銅像廣場紀念、橘子洲焰火晚會、張家界旅游旺季等重點,按照“控變量、導流量、擴容量”的思路,根據道路通行能力和流量規律,科學制定方案、調配運力,確?;顒悠陂g人員進得來、車輛走得動、交通轉得快。推廣勤務交通和社會交通“1+
四、堅決“強能力”,為壓事故保暢通提供強大支撐,加快推
進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各級各部門要堅持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強化基礎、機制、科技、法治保障,加快推進我省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要強化基礎建設。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以道路交通“平安縣市”創建為抓手,督促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齊抓共管的綜合治理格局。道安委成員單位要夯實基礎力量、凝聚條線合力,把各部門延伸到基層的交通安全管理力量理順、整合、用活,全面壓實應急管理及其所屬安監站、交通運輸及其所屬交管所、市場監管及其所屬工商所、農業農村及其所屬農機站、司法及其所屬司法所、教育及其所屬學校等基層機構的聯合監管責任,實現交通安全管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手段聚合。要按照“兩鄉鎮一中隊”的標準加快推進農村交警中隊建設,推行派出所管交通,做實“兩站兩員” “一村一輔警”,打通交通管理“最后一公里”。要依托“互聯網+群防群治”、舉報獎勵等手段鼓勵群眾積極參與交通安全監督治理,凝聚社會共治合力。
二要強化機制建設。依托道安委平臺,完善跨部門議事協調機制,健全督導檢查、約談督辦、考核獎懲等工作機制,推動部門全面履職。完善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在管理客危車輛、治理超限超載、打擊非法營運、整治馬路市場等領域,深化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增強執法震懾效果。完善社會面宣傳教育機制,加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矩陣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組織開展社會面宣傳報道,加大對高危風險企業、突出違法車輛、典型事故案例、終生禁駕人員曝光力度,倒逼交通文明素質提升。
三要強化科技建設。堅持高起點、大融合、智能化方向,大力加強“道安監管云”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建設,打破部門壁壘、數據孤島,實現車輛 GPS、駕駛人動態信息無障礙共享。拓寬技術管控覆蓋面,確保國省道集鎮視頻監控設備安裝率達到 100%,治安卡口、流量卡口、治超卡口、視頻監控等資源 100%接入“道安監管云”,實現鏡頭站崗、機器巡查、智能預警。堅持“補盲點、盯重點、連斷點”,加強國省道、鄉鎮、村口路段以及馬路市場、群眾聚集場所等前端視頻監控設備建設,通過視頻天網排查源頭隱患、控住動態風險、提升管理效能。
四要強化法治建設。堅持以法治促規范、以法治破頑疾,把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立法修訂和《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出臺的有利契機,以 7 月、9 月為節點,抓緊推進立法調研、草案擬制、專家論證等工作,確保按期審議、定期出臺、加
快實施。要認真編制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專項規劃,全面梳理嚴重制約當前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長遠發展的基礎性、瓶頸性問題,加強風險點、危險源普查,在長周期內規劃解決難題。
五、堅持“嚴問責”,全面壓實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切實解決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缺失的突出問題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落實全覆蓋、全過程、全鏈條追責問責,確保責任追到源頭、板子打到痛處,讓他們真正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一要壓實黨政屬地責任,切實解決重視支持不夠、 投入保障不足、督促落實不力等問題。長期以來,有的地方黨委政府政績觀錯位,安全發展理念樹得不牢,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嚴,導致隱患叢生、事故頻發。要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湖南省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細則》,各級地方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責任人,班子其他成員對分管范圍內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負領導責任,嚴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造成責任空轉、工作漂浮。要按照“城鄉一體、全面覆蓋、分級負責”原則,以城市主干道、國省干道和農村公路事故多發路段為重點,實行縣級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總路長”,相關部門及街道、鄉政府主要負責人任“分路長”的包保責任制,確?!耙宦芬婚L,責任到崗”。
二要壓實職能部門監管責任,切實解決推諉扯皮、一盤散沙、責任缺失等問題。有的行業主管部門政治站位不高,“四個意識”不強,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消極應付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導致一些重點領域失控漏管,一些關鍵環節監管缺位,一些安全隱患久拖不治。要嚴格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管合法必須管非法”以及“誰牽頭、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執法、誰負責”的要求,厘清安全監管職責邊界,堅決杜絕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監管不力等問題。要徹底改變“各管一段、各守一線”的工作局面,健全完善聯合執法、聯合督查、聯合懲戒等工作機制,打造交管責任共同體,形成“握指成拳”的工作合力。
三要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解決利益驅動嚴重、管理形同虛設、肆意違規違法等問題。部分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意識淡薄,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隱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三超一疲勞”等交通違法行為突出。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地方政府屬地監管”的要求,運用督導巡查、執法檢查、信息監控等監管手段,采取“掛牌整改、停業整頓、吊銷經營許可”等懲戒措施,確保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基礎管理、應急救援“五個到位”。依據《安全生產法》《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重典治亂”,加大對亡人事故的追責力度,用好重大責任事故罪等罪名,嚴格追究涉事企業負責人、直接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四要壓實交通參與者法律責任, 切實解決安全意識淡薄、 從眾心理普遍、交通陋習突出等問題。廣大交通參與者法治意識、文明意識、規則意識不強,無證駕駛、闖紅燈、不系安全帶、不戴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多發高發,文明交通素養亟待提升。要堅持意識養成、宣教先行,大力推進“文明交通行動計劃”,深入推進交通安全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全面提升社會文明交通意識。要以霹靂手段嚴管嚴罰,對嚴重違法一律依法嚴懲,疲勞駕駛客運、危運車輛一律依法降級,危險駕駛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形成“不敢違”的執法震懾。
五要加大追責問責力度,切實解決打不到痛處、形不成震懾、見不到效果等問題。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追究建議權是追究失職失責、倒逼履職盡責的“撒手锏”。要堅決摒棄“重直接原因、輕追根溯源,重行政處罰、輕刑事追責”的慣性思維,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調查機制。各級道安委要強化斗爭精神,用好問責建議權,及時向黨委政府及紀檢監察、組織等部門提出問責建議,確保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責任人和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堅持從嚴問責,不僅要事后追責,也要事前追責,對發現重大安全隱患不及時處置、整改不到位的,一律追究相關地方、單位、企業責任;對工作不力導致道路交通事故傷亡和經濟損失擴大的,從重追究主要領導責任。對構成犯罪的道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堅持精準問責,既追究直接責任人,也追究相關領導、管理人員責任。堅持終身問責,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負有領導責任且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不論是否已調離或退休,不論牽涉到誰,都要嚴格追責到位。
同志們,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各級、各部門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勇挑重擔、敢啃硬骨,全力以赴打好道路交通安全風險攻堅仗,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創造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在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電視電話
會議上的講話
副省長、省道安委主任、公安廳長 許顯輝
(2020 年 3 月 19 日)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 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交通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部署,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分析研判當前形勢,研究部署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剛才,向榮同志通報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況;懷化、湘潭 2 個市州以及教育、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市場監管、公安 5 個省直單位分別作了發言,各地各部門要對標先進找差距、對照問題補短板,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2019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特別是在家毫書記、達哲省長的高度重視下,全省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一個不發生,三個明顯下降”的總目標,以 70 周年大慶安保為主線,以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保平安、高速控風險、城市保暢通“三大攻堅”,深入開展源頭隱患清零、路面秩序凈化、農村安全守護、宣傳警示曝光、社會協同共治“五大行動”,確保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道路交通安全各項基礎工作全面夯實。 一是頑瘴痼疾整治強力推進。省委、省政府專題部署,圍繞“人、車、路、企、政”等 7 大類 15 項突出風險點,開展全鏈條的頑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動,圓滿完成第一階段排查摸底和交辦工作。全省共排查交通問題隱患 3.6 萬處,完成整改 2.9 萬處,客危車輛檢驗率、報廢率穩居全國前列,淘汰變型拖拉機 2.1 萬輛,搬遷取締馬路市場 1394 處,完成 1.8 萬公里公路安防設施建設,交通要素本質安全度大幅提升。 二是執法監管震懾效果明顯。常態推進高速“六個一律”、農村“六個嚴禁”、城市“六個嚴查”斷然措施,嚴防車輛和駕駛人“帶病”上路,累計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2486 萬起,同比增長 12.5%,行政拘留1.6 萬人,辦理危險駕駛案件 1.2 萬起,刑事拘留 3904 人。扎實開展“強執法、防事故”行動,關停違規企業 81 家,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執法震懾效果集中顯現。 三是交通基礎工作全面夯實。不斷壓實交通安全屬地責任、持續加大基層基礎投入,長沙縣等 33 個縣市區成功創建“2018 年度道路交通平安縣市”,110個縣市區正式推行“路長制”,全省建成交管站 1716 個、勸導站點 2.93 萬個,農村派出所管交通、“路長制”、“兩站兩員”、“警保合作”等創新機制成效凸顯。 四是事故防控合力穩步增強。深刻汲取重大事故教訓,動員一切應當動員的力量,調動一切應當調動的資源,采取一切應當采取的手段,管控一切應當管控的隱患。2019 年,全省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1.16 萬起、死亡 2955 人,同比分別下降 13.3%、15%;其中,較大事故 15 起、死亡 50 人,同比分別減少 12 起、45 人,萬車死亡率由上年的 2.65 下降至2.05,人民群眾交通出行安全感明顯增強。
通過一年的努力,一些長期誘發事故的頑瘴痼疾逐個對賬銷號,一些長期“帶病行駛”的重點車輛得到集中查處,一些長期危險駕駛的高危人員受到嚴懲重罰,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事故數連續三年保持 10%以上的下降。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學決策、精準破題,凝聚著各級各部門的齊抓共管、責任共擔,離不開公安交警部門的履職盡責、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一年來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就做好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我強調五點意見。
一、清醒認識道路交通安全形勢
個跟不上”:管理能力手段跟不上交通要素急劇增長的新速度,基層保障支撐跟不上交通風險持續累積的新增量,法律法規約束跟不上交通參與主體復雜多元的新業態,風險源頭治理跟不上輸入型風險增多的新趨勢,道路交通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具體從交通事故看,近十年,我省共發生 9 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僅有 2013 年、2017 年未發生),而相鄰的重慶已經連續 7 年、四川已連續 5 年未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去年,我省是全國僅有的 2 個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省份之一。在全國“控大”形勢逐年向好的背景下,我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仍然是突出短板,特別是十年來發生的 5 起高速公路重特大事故致死人數多、社會影響大,加之農村地區交通事故量大面廣,占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總量的 53%、死亡人數的 61%,事故風險讓人寢食難安。 從事故隱患看,頑瘴痼疾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的壓力仍然較大,前期整治成果面臨反彈、回潮的風險。全省現有“兩客一?!避囕v 4.9 萬輛,
針對當前嚴峻復雜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堅決杜絕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堅決遏制較大道路交通事故”總目標,以“壓事故、保暢通、強能力、嚴問責”為總要求,以深化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為總抓手,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支撐,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優質的道路交通環境。
二、堅決“壓事故”,徹底集中整治交通問題頑瘴痼疾,切實
提升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感
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是家毫書記親自提議、達哲省長親自推動的專項行動,是壓降我省道路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按照《整治方案》要求,2 月份已進入對賬銷號的關鍵階段,“風險清單”已經列出來,各級各部門要“一個隱患一個隱患整改,一個難點一個難點突破”,從 7 大類頑瘴痼疾中梳理出風險最突出的“硬骨頭”,用“關鍵一招”破解關鍵難題。
一要以“ 兩客一?!?/span> 為重點深化客危車輛隱患集中整治。80%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來自“兩客一?!?、源于疲勞駕駛,要盯死看牢這個突出風險點,嚴把客危車輛和駕駛人準入關,確保省內 4.9萬輛客危車輛源頭監管到位、動態監管到人。要完善源頭隱患清零制度,推動加快淘汰 588 輛 57 座以上大客車、454 輛“營轉非”大客車、223 輛臥鋪車,確保 800 公里以上長途班線客車減少20%。要完善重點車輛安全技術及配置標準,健全重點車輛及駕駛人聯網聯控機制,用技術手段管住流動風險。要牢牢守住高速公路省際、服務區、出入口“三道防線”,依托 16 個入省檢查站點,做到“一地預警、全程聯控、多點攔截”。
二要以源頭治超為重點深化超限超載集中整治?!安怀d就虧本”的業界弊病是誘發事故的重要原因,要嚴查省內 264 家未建成出廠稱重設施的重點企業,迅速整改 77 個未安裝“闖禁”抓拍設備的治超站,把超限超載堵在源頭、控在入口。交通運輸、市場監管、住建部門要加強前端管控,嚴查貨運車輛非法改裝,嚴懲建筑單位縱容超載,嚴防“百噸王”帶“病”上路。交通運輸、公安交警部門要嚴格執行“一超四究”制度,完善“路警聯合執法機制”,強化駐點檢測、技術監控、流動治超,確保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超限超載率控制在 1%、0.5%以內。
三要以“營轉非”大客車、面包車為重點深化非法營運集中整治。聚焦非法營運面包車、商務車、“營轉非”大客車、旅游包車等重點車輛,以嘉禾、新化、吉首、永定等非法營運突出地域為重點,多部門聯合執法,采取斷然措施整治非法營運,確保查辦一起案件、震懾一個行業、消除一地風險。交通運輸、公安部門要建立聯動執法、線索通報、落地核查機制,集中端掉一批“黑站點”“黑車隊”“黑服務區”。交通運輸、文旅、公安部門要聯合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查處異地經營、無站場經營、超范圍經營等問題,確保違規旅游運輸企業責任追究率達到 100%。
四要以防止反彈為重點深化馬路市場集中整治。盡管全省2876 處馬路市場已取締搬遷 49%,但禁而未絕、死灰復燃的不在少數,仍然是誘發事故的“心腹大患”。要堅持“集中整治”和“嚴防反彈”并重,堅持取締關閉與規范建設同步,既“絕后路”,又“指出路”,防止因民俗傳統、市場剛需,疫情結束后出現新一輪爆發增長。本月底,全省急彎、臨水臨崖等危險路段附近的馬路市場必須全部取締關閉,特別是 147 處臨近長下坡的馬路市場要最快速度撤除到位,年底前全省馬路市場要 100%取締關閉。對暫未搬遷的要嚴格落實“人車分離”臨時管控措施,整治辦要每月通報存量排名,應急管理廳、商務廳要及時跟進督導檢查,各市州和縣市區政府要加快推動整體搬遷,確保按期隱患清零。
五要以農村公路為重點深化風險路段集中整治。農村公路事故量大、致死率高,抓好了農村風險路段治理,就守住了事故防控“半壁江山”。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一單四制”要求,足額落實經費保障,全面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確保 964 處事故多發路段、2002 處農村隱患路段限期整改到位。要持續推進國省干道、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燈萬帶”示范工程建設,確保各縣市區至少新增 1 個燈控路口、10 套減速帶。要重點加強國省道穿村過鎮風險路段和高速公路急彎陡坡路段的整改治理,全面提升道路本質安全度。
六要以非法改裝車、 變型拖拉機為重點深化非法車輛集中整治。全省目前掌握有非法生產、改裝、維修企業 27 家,逾期未檢驗、未報廢、無牌無證的變型拖拉機 3.2 萬輛,對這些非法改裝車輛一律要追根溯源,農業農村部門一律不得給變型拖拉機登記上牌,對達到強制報廢年限和不符合安全條件的變型拖拉機一律要注銷號牌。公安交警、農業農村等部門每月要開展不少于 2次聯合執法,嚴厲打擊變型拖拉機和非法改裝車輛違規上路。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從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開展全鏈條監管,最大限度擠壓非法車輛生存空間。要對嚴重故障和隱患的二手低速貨車強制報廢,確保非法車輛復原及拆解報廢率達到90%,變型拖拉機年內存量減少 25%。
七要以公交車、工程車、 電動車野蠻駕駛為重點深化違法駕駛行為集中整治。部分公交車、工程車、電動車野蠻駕駛,是群眾深惡痛絕的社會現象。要開展一輪集中整治行動,堅決查處一批、曝光一批、整改一批,以嚴管重罰狠剎野蠻風氣。要常態實行高速“六個一律”、農村“六個嚴禁”、城市“六個嚴查”等斷然措施,重點加強對公交車隨意別車、工程車“橫沖直撞”、農用車違規載人、電動摩托車隨意闖紅燈等行為的查緝治理力度。
三、堅決“保暢通”,著力破解城鄉道路擁堵難題,努力讓人
民群眾出行更順暢
交通擁堵問題,既是效率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更是管理問題。要緊緊圍繞“人、車、路、環境”四大要素,著力破解“城市高峰堵、高速假日堵、農村節點堵、重要活動堵”等人民群眾期待解決的突出短板,構建更加科學高效通暢的交通運行體系。
一要以深化“文明暢通提升行動”為載體,抓好城市保暢。當前,城市道路的痛點在于中心城區“向心交通”擺不開、高峰時段“潮汐交通”理不順、重點路段“亂停亂放”疏不通。要精準把握規律特點,抓好“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治亂疏堵行動、情指勤督一體化、精細交通管理等道路暢通工程,加快推進“城市雙修”三年行動計劃,用“穿針引線”的“繡花功夫”,打通“斷頭路”,改造“瓶頸路”,暢通“微循環”,力爭年底城區平均路網密度達到中部省份領先水平。要推進交通組織提質升級工程,優化公共交通線網布局,提升停車供給、物流配送水平,推進“禮讓斑馬線”創建活動和交通違法“隨手拍”,改善慢行交通環境,讓“行人快起來、車輛慢下來”。
二要以擁堵路段治理為重點,抓好高速保暢。針對節假日流量激增、惡劣天氣影響通行、突發事故臨時擁堵等問題,要堅持“守點、巡線、拓面”并舉和“遠端誘導、近端分流、堵點管控”聯動,點上管好“省際入口、重點收費站出入口、重要服務區”,線上緊盯轄區交通擁堵和事故易發多發路段,面上運用科技手段、智慧勤務,確保未堵先疏、小堵早疏。要強化路警聯合、高地聯勤、警媒聯動、警保合作,推進交通事故快處快撤快賠,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儲備物資、救援設施保障,做到快出警、快清障、快疏通。要建立健全惡劣天氣、突發事件交通應急疏導機制,統籌全域路網資源,提升交通組織流暢度。
三要以重要時間節點為關鍵,抓好農村保暢。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五一”“十一”等長假以及趕集、趕圩等民俗活動是農村公路擁堵的關鍵節點。要針對節點疏通堵點,壓實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和村組責任,健全“一路多方”聯動疏堵保暢機制,發動“兩站兩員”、公安交警、派出所、駐村輔警、交通綜合執法、農機管理等力量,組織執法小分隊,全面加強農村公路和縣城主要出入口的交通疏導,嚴防“小擁堵”造成“腸梗阻”。要穩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客運“一縣一公司”改造,緩解運力供需矛盾,著力提升公共交通能力。
四要以區域流量控制為抓手,抓好重要活動保暢。聚焦重大警保衛活動、重大會議活動、大型群眾性活動,以及南岳除夕祈福、韶山銅像廣場紀念、橘子洲焰火晚會、張家界旅游旺季等重點,按照“控變量、導流量、擴容量”的思路,根據道路通行能力和流量規律,科學制定方案、調配運力,確?;顒悠陂g人員進得來、車輛走得動、交通轉得快。推廣勤務交通和社會交通“1+
四、堅決“強能力”,為壓事故保暢通提供強大支撐,加快推
進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各級各部門要堅持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強化基礎、機制、科技、法治保障,加快推進我省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要強化基礎建設。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以道路交通“平安縣市”創建為抓手,督促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齊抓共管的綜合治理格局。道安委成員單位要夯實基礎力量、凝聚條線合力,把各部門延伸到基層的交通安全管理力量理順、整合、用活,全面壓實應急管理及其所屬安監站、交通運輸及其所屬交管所、市場監管及其所屬工商所、農業農村及其所屬農機站、司法及其所屬司法所、教育及其所屬學校等基層機構的聯合監管責任,實現交通安全管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手段聚合。要按照“兩鄉鎮一中隊”的標準加快推進農村交警中隊建設,推行派出所管交通,做實“兩站兩員” “一村一輔警”,打通交通管理“最后一公里”。要依托“互聯網+群防群治”、舉報獎勵等手段鼓勵群眾積極參與交通安全監督治理,凝聚社會共治合力。
二要強化機制建設。依托道安委平臺,完善跨部門議事協調機制,健全督導檢查、約談督辦、考核獎懲等工作機制,推動部門全面履職。完善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在管理客危車輛、治理超限超載、打擊非法營運、整治馬路市場等領域,深化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增強執法震懾效果。完善社會面宣傳教育機制,加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矩陣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組織開展社會面宣傳報道,加大對高危風險企業、突出違法車輛、典型事故案例、終生禁駕人員曝光力度,倒逼交通文明素質提升。
三要強化科技建設。堅持高起點、大融合、智能化方向,大力加強“道安監管云”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建設,打破部門壁壘、數據孤島,實現車輛 GPS、駕駛人動態信息無障礙共享。拓寬技術管控覆蓋面,確保國省道集鎮視頻監控設備安裝率達到 100%,治安卡口、流量卡口、治超卡口、視頻監控等資源 100%接入“道安監管云”,實現鏡頭站崗、機器巡查、智能預警。堅持“補盲點、盯重點、連斷點”,加強國省道、鄉鎮、村口路段以及馬路市場、群眾聚集場所等前端視頻監控設備建設,通過視頻天網排查源頭隱患、控住動態風險、提升管理效能。
四要強化法治建設。堅持以法治促規范、以法治破頑疾,把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立法修訂和《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出臺的有利契機,以 7 月、9 月為節點,抓緊推進立法調研、草案擬制、專家論證等工作,確保按期審議、定期出臺、加
快實施。要認真編制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專項規劃,全面梳理嚴重制約當前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長遠發展的基礎性、瓶頸性問題,加強風險點、危險源普查,在長周期內規劃解決難題。
五、堅持“嚴問責”,全面壓實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切實解決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缺失的突出問題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落實全覆蓋、全過程、全鏈條追責問責,確保責任追到源頭、板子打到痛處,讓他們真正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一要壓實黨政屬地責任,切實解決重視支持不夠、 投入保障不足、督促落實不力等問題。長期以來,有的地方黨委政府政績觀錯位,安全發展理念樹得不牢,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嚴,導致隱患叢生、事故頻發。要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湖南省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細則》,各級地方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責任人,班子其他成員對分管范圍內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負領導責任,嚴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造成責任空轉、工作漂浮。要按照“城鄉一體、全面覆蓋、分級負責”原則,以城市主干道、國省干道和農村公路事故多發路段為重點,實行縣級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總路長”,相關部門及街道、鄉政府主要負責人任“分路長”的包保責任制,確?!耙宦芬婚L,責任到崗”。
二要壓實職能部門監管責任,切實解決推諉扯皮、一盤散沙、責任缺失等問題。有的行業主管部門政治站位不高,“四個意識”不強,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消極應付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導致一些重點領域失控漏管,一些關鍵環節監管缺位,一些安全隱患久拖不治。要嚴格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管合法必須管非法”以及“誰牽頭、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執法、誰負責”的要求,厘清安全監管職責邊界,堅決杜絕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監管不力等問題。要徹底改變“各管一段、各守一線”的工作局面,健全完善聯合執法、聯合督查、聯合懲戒等工作機制,打造交管責任共同體,形成“握指成拳”的工作合力。
三要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解決利益驅動嚴重、管理形同虛設、肆意違規違法等問題。部分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意識淡薄,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隱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三超一疲勞”等交通違法行為突出。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地方政府屬地監管”的要求,運用督導巡查、執法檢查、信息監控等監管手段,采取“掛牌整改、停業整頓、吊銷經營許可”等懲戒措施,確保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基礎管理、應急救援“五個到位”。依據《安全生產法》《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重典治亂”,加大對亡人事故的追責力度,用好重大責任事故罪等罪名,嚴格追究涉事企業負責人、直接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四要壓實交通參與者法律責任, 切實解決安全意識淡薄、 從眾心理普遍、交通陋習突出等問題。廣大交通參與者法治意識、文明意識、規則意識不強,無證駕駛、闖紅燈、不系安全帶、不戴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多發高發,文明交通素養亟待提升。要堅持意識養成、宣教先行,大力推進“文明交通行動計劃”,深入推進交通安全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全面提升社會文明交通意識。要以霹靂手段嚴管嚴罰,對嚴重違法一律依法嚴懲,疲勞駕駛客運、危運車輛一律依法降級,危險駕駛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形成“不敢違”的執法震懾。
五要加大追責問責力度,切實解決打不到痛處、形不成震懾、見不到效果等問題。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追究建議權是追究失職失責、倒逼履職盡責的“撒手锏”。要堅決摒棄“重直接原因、輕追根溯源,重行政處罰、輕刑事追責”的慣性思維,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調查機制。各級道安委要強化斗爭精神,用好問責建議權,及時向黨委政府及紀檢監察、組織等部門提出問責建議,確保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責任人和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堅持從嚴問責,不僅要事后追責,也要事前追責,對發現重大安全隱患不及時處置、整改不到位的,一律追究相關地方、單位、企業責任;對工作不力導致道路交通事故傷亡和經濟損失擴大的,從重追究主要領導責任。對構成犯罪的道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堅持精準問責,既追究直接責任人,也追究相關領導、管理人員責任。堅持終身問責,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負有領導責任且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不論是否已調離或退休,不論牽涉到誰,都要嚴格追責到位。
同志們,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各級、各部門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勇挑重擔、敢啃硬骨,全力以赴打好道路交通安全風險攻堅仗,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創造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